近日,我國最大的地下儲氣庫群——中原儲氣庫群迎來重大擴容。隨著新成員加入,庫群規(guī)模已達7座,新增庫容7.08億立方米!這相當于為華北和黃河流域的冬季能源保障增添了一個巨大“氣倉”。
這些深藏地下的儲氣庫如同能源“銀行”——豐盈時存氣備用,短缺時靈活支取。其運行恰似大型“充電寶”,在夏秋用氣低谷時存氣,寒冬用氣高峰時釋放,實現(xiàn)“夏儲冬用”的智慧調節(jié)。
新投產的白廟淺層儲氣庫位于山東省菏澤市,隨著調度指令的下達,來自鄂爾多斯盆地的天然氣增壓后存入3000米深的地下氣藏。專家介紹,白廟淺層儲氣庫設計庫容量7.08億立方米,工作氣量3.43億立方米,日注氣規(guī)模240萬立方米,日采氣規(guī)模500萬立方米,在用氣高峰期可滿足500萬戶家庭的日用氣需求。
庫容的顯著提升,為應對極端天氣和突發(fā)需求筑起更厚實的安全屏障,尤其對京津冀在內的華北地區(qū)及黃河流域的能源穩(wěn)定供應至關重要。
近年來,面對能源保供的巨大壓力,我國地下儲氣庫建設按下加速鍵。中原儲氣庫群的持續(xù)擴容,正是國家能源安全戰(zhàn)略棋盤上關鍵落子。它如同一座座深埋地下的“定海神針”,為區(qū)域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和民生需求提供了堅實的底氣。
當溫暖成為寒冬里的日常風景,我們更應銘記那些深藏于地下的守護者。它們無聲無息,卻托舉著萬家燈火,支撐著城市運轉。這份能源安全感的背后,是國家戰(zhàn)略的深謀遠慮,更是科技與工程的堅實力量。每一次庫容數(shù)字的躍升,都預示著下一個冬季的安心與暖意。